2024年7月2日晚18时45分至21时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红斌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“国际中文教育与实验语言学的接口问题——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心理研究”的学术报告。
王红斌教授的学术报告,从学术发展史层面,说明语言学、医学、心理学、哲学的研究如何在发展中知识和方法互鉴。并以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的行为和神经实验、汉语本体的句法语义的眼动实验为例,讨论行为、神经等实验工具在语言研究中的使用及其在语言理论建构中的作用。王红斌教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体验,娓娓道来,多学科背景的报告,深入浅出、生动活泼。讲座最后阶段,关彦庆教授作了简要的评论,认为王红斌教授的报告具有典型的新文科特征,尤其是“语言类型的差异与不同母语者习得汉语送气和不送气音的差异”“动词和动词性结构【±有界】的语法形式”等两个实验研究案例,生动地诠释了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手段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,证明了语言科学研究是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。
本次讲座是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“学术名家”系列讲座之一,我院1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,为文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打开了新思路,提供了新方法,极大地激发了学院师生对语言研究与教学的兴趣,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。

